2010年上海世博会“E片城市最佳实践区”,那支高耸入云的“烟囱温度计”给人印象深刻。它伫立在“城市未来馆”前面,雄伟又朴实,高大又低调,默默地为广大参观者服务:每小时正点显示园区当天的最高最低温度,每隔10分钟更新园区内的实况温度。同时,它还具有对天气的预报和预警功能。如根据国家标准,依靠远程输入的信息,通过其顶部的LED景屏,分别用蓝色、黄色、橙色、红色、白色和紫色来表示不同的天气状况。每当夜幕降临,它色彩斑斓,璀璨夺目,与浦江边的东方明珠遥相辉映,美不胜收。
原本风马牛不相及的“烟囱”和“温度计”,在世博精神和环保理念的指引下,巧妙地“合二而一”,这不仅是“温度计”历史上的奇迹,而且是变废为宝,让城市生活更美好的典型案例。据介绍,这里原是上海南市发电厂旧址,按照世博规划,这片老厂房被划入园区建设范围。这根建于1985年的烟囱,高165米,顶部直径5.6米,底部最大直径15.6米,因它至少还可以用上25年,拆了是一种浪费,故有关方面经过多次讨论决定将其保留。当设想将它改造成“温度计”后,国家气象局专门派出专家进行研究论证,相关部门则精心设计制作,终于诞生了这根史无前例的“烟囱温度计”,使世博园多了一道别致的风景。据说,“按照常规做法,一定是通过爆破将烟囱拆除的”。
“烟囱温度计”大名为“世博气象信号塔”,它堪称“世博第一高”,可视为本届世博会的标志性建筑。回顾迄今为止历届世博会,大多留下了在建筑史上举足轻重的标志性建筑,如巴黎的艾菲尔铁塔、布鲁塞尔的原子球馆和西雅图的太空针塔等。2010上海世博会在做总体规划时,也有不少人提议建一个物质的地标,作为上海世博会的象征,而且有关方面也曾组织了一轮国际招标,选取了10个地标性建筑的建设方案,但是最后都放弃了。因为本届世博会以城市为主题,注重人类的精神交流,如今后城市发展的理念、发展的方向等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的探讨,以及不同文化的交流互动等,所以放弃了单纯建造一个上海地标的想法。有关方面认为,“在城市化道路的抉择中,邀请全世界人民一起探讨现实,这个就是我们留给世界的最好的精神遗产”。
然而,不经意之间,“烟囱温度计”不但是世博园一道特殊而亮丽的风景,而且成为工业时代旧建筑物改造为后工业时代人类关注自然环境变化的视觉符号。可以说,它既是城市废弃建筑物改造利用的范例,也是节能环保,走向低碳经济的标志。旧工业时代给我们留下很多——主要是高度丰富的物质基础和难以持续发展的环保难题,而我们对未来城市的梦想、设计与实践,不能隔断过去,而只能建立在这一现实基础之上。
“烟囱温度计”意义重大,给人以启示。例如,变废为宝是推进“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它不一定有很多高新技术含量,但需要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现代服务意识和充分的想象力。正如世博会瑞典馆的馆长任安莉在接受媒体访谈时所说:“美好的城市也需要‘低技术’。所谓‘低技术’,就是人们在当今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在发展现代高新技术的同时,不应忘记一些传统的、回归自然的科学技术成果和产品。‘低技术’,不要求我们一味地追求技术的尖端化,但其所展现的科技成果和科学理念同样精彩”。
2010上海世博会为来自五洲四海的人们展示城市文明成果、交流城市发展经验、传播先进城市理念,并探索新世纪人类居住、生活、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新模式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良好平台。城市发展之道需要共同交流,互为补充;城市发展理念需要共同探讨,互为启发。为了环保节能,实行低碳生活。